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一帆 通讯员 王龙盈富配资
近日,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湿地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:在消失四年后,被誉为“鸟中大熊猫”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——震旦鸦雀被观鸟爱好者再次观测到踪迹。这一发现标志着这一近危物种的栖息地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果,也为黄河流域湿地生态保护提供了宝贵案例。
震旦鸦雀是中国特有的全球性近危鸟类,因高度依赖芦苇湿地生存、形态憨萌且数量稀少盈富配资,被学界称为“鸟中大熊猫”。其体长约18-20厘米,灰色头部与黑色眉纹构成独特“面谱”,暖棕色体羽与芦苇丛浑然一体。这种鸟类终年定居于芦苇丛中,以茎秆内昆虫和冬季浆果为食,几乎从不离开芦苇地觅食,生态链极为脆弱。
中牟雁鸣湖湿地曾是该物种的重要栖息地,但近四年来未有踪迹。今年4月份盈富配资,观鸟爱好者在此拍摄到3只震旦鸦雀活动的珍贵影像。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分析,芦苇丛的逐步恢复为它们提供了生存基础,但种群规模仍显稀薄,保护形势严峻。
展开剩余46%“震旦鸦雀是湿地健康的‘晴雨表’。”中牟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负责人表示,震旦鸦雀生存完全依赖连片的芦苇荡,一旦芦苇被收割或湿地遭破坏,种群会迅速崩溃。“留住震旦鸦雀,不仅是保护一个物种,更是守护整个黄河湿地生态网络的完整性。它们的回归是希望,但也警示我们,生态修复需要数年的耐心,而破坏可能只需一朝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观测到的震旦鸦雀为留鸟,表明其可能已在修复后的湿地重新定居。同时观鸟爱好者们在雁鸣湖记录到小种群中华攀雀(过境期单次最多10只)与白冠攀雀(一只记录)迁徙过境,进一步凸显了物种的生态指示价值。
据悉盈富配资,中牟湿地作为黄河中下游重要生态节点,其修复工程已被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。此次震旦鸦雀重现,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强心剂。
全金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